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華麗千年 頌元宵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文/陳巍杉

  元宵節據說起源於漢代,宮廷於正月十五日夜時傳令京城解除宵禁,並且整夜燈火輝煌地祭祀「太一」(或作泰一、太乙)天帝神。根據古代經典《藝文類聚》記載:「史記曰:漢家以正月望日祭太乙,從昏時到明。今夜遊觀燈,是其遺跡。」
 到了唐代玄宗時期,元宵節敕許金吾放寬宵禁,開放燈會以供一般民眾觀賞。唐代的詩人蘇味道曾以創作記錄下盛況:「火樹銀花合,星橋鐵鎖開。暗塵隨馬去,明月逐人來。遊騎皆穠李,行歌盡落梅。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。」由此可知唐代元宵節,官民盛行通宵達旦、遊賞花燈的民俗節慶。到了宋代,也成了許多文學家歌頌的民俗節日,北宋歐陽修的作品〈生查子‧元夕〉:「去年元夜時,花市燈如晝。月上柳梢頭,人約黃昏後。今年元夜時,月與燈依舊。不見去年人,淚濕春衫袖。」即描述當時情景。
 
元宵節又稱「上元節」
 元宵節的應景食物「元宵」,據說開端也是從宋代開始,當時也稱這種食物為「圓子」或「浮圓子」。南宋姜夔:「貴客鉤簾看御街,市中珍品一時來,簾前花架無行路,不得金錢不肯回。」其中「珍品」經許多研究者考證,指的正是應景食物元宵。元宵、湯圓極相似,現代生活當中經常提供消費者選用,一般來說,若是將濕糯米粉揉成團,再把餡料夾進去,用手勁搓成一顆一顆圓球狀,此為湯圓作法;元宵則是先將餡料切成小塊,放在灑滿乾糯米粉的竹篩上,滾來滾去、反覆噴水,讓粉能夠裹在餡料上。一個是從外到內,一個則從內到外,湯圓的口感較為結實、黏牙,元宵咀嚼起來相對鬆軟可口。
 元宵節也是部分神明誕辰,又稱「上元節」,是道教三官大帝當中,天官大帝的神誕日。三官大帝亦即天官、地官、水官三位神明,民間俗稱「三界公」,神格相當尊貴,經常代表天公接受廣大信眾的祈求、賜福、赦罪與解厄等。三官大帝祭祀日分別為上元節(正月十五)、中元節(七月十五)、下元節(十月十五),上述節日合稱為「三元節」。
 
民俗慶典燦爛輝煌
 臨水陳太后、順天聖母陳靖姑的神誕日亦在農曆正月十五日,其法術高強以及雷厲風行的處事風格,讓這位女神在臺灣擁有鼎盛的香火。同時也被幼童與女性,以及紅頭法師視為守護神。除了驅逐邪佞之外,亦有幫助產婦順產、護佑嬰孩的職能。元宵節時受過護佑的女性及相關門派的道士,都會向其祝壽,或施行乞龜、還龜等習俗,所乞可包括平安龜、喜龜(求有身孕)、丁龜(祈求生下男嬰)、財氣龜等。尤其澎湖地區乞龜習俗熱鬧非凡,祈求庇護漁業昌盛,船東往往競相準備巨型祭品,有時甚至重達上千斤。
 野柳地區在元宵節時固定舉行「神明淨港」,也就是漁民祈求出入平安、漁獲滿艙,於元宵節舉行的重要祈福儀式,列入新北市民俗類無形文化資產。
 此一淨海巡洋、漁獲滿艙、神明淨港、神明過火四大活動是全臺獨有的百年傳統宗教儀式,每年元宵節於主祀開漳聖王的保安宮登場,近年雖因疫情影響取消眾人跳水活動,但「水裡去,火裡來」的精采特色宗教科儀,仍是活動高潮。儀式中向開漳聖王上香後,進行淨海巡洋儀式,象徵每次出航能「漁獲滿艙」;上岸後壯丁抬轎赤腳衝過炭火,完成「過火」儀式。
 天燈相傳為三國時代諸葛亮征討南蠻時,為夜間聯絡軍情,而以自己的帽子為造形發明的,故又稱為「孔明燈」。今日盛大的平溪天燈節,因所在地位於臺北盆地外圍山區,清代道光年間村民為避山賊,每於冬至收成之後,帶著家眷遠離避險,直到元宵節時分方遣人回村察看,待確定村落安全之後,便釋放天燈通報,村民才陸續返回,由此演變成當地習俗,現今更添觀光價值。
 在早期臺灣客家傳統中,添丁是家族大事,須向祖先及上蒼神明報告。為了乞求小孩平安,客家族群在元宵節或農曆十月中旬製作像紅龜糕的新丁粄,逐一堆疊起來敬拜天地,感謝上天並祈求神明,護佑小孩健康長大。客家新丁粄表面染成紅色,敬神後主人會將新丁粄分送給親朋好友,分享添丁喜悅。客家新丁粄和閩南紅龜粄不一樣,客家傳統式新丁粄不包餡、不壓花紋,閩南紅龜粄則通常包紅豆餡、壓花紋,花紋為象徵長壽幸福的龜甲。臺中市東勢地區每年元宵節辦理新丁粄「鬪粄」比賽,已成為重要的地方民俗節慶活動。
 元宵節也有和鞭炮炸射相關的習俗,在寒冷冬天讓人感覺熱血沸騰。且火力展示除了刺激有趣,更重要的是具有驅疫、祈求平安之歷史意義。臺南鹽水蜂炮源於清代光緒年間,因疫情嚴重,當地居民向關聖帝君祈求,並透過其指示於元宵節當夜請關聖帝君、周倉將軍出巡,居民隨神轎沿街巷燃放鞭炮,遶境整夜成功驅除疫情,後代子孫每年定時沿襲往例迎神,燃放鞭炮也蛻變為蜂炮活動。
 臺東炮炸寒單爺習俗,源於商朝武將趙公明,成仙後在天界專司財庫,為五路財神的中路財神,於當地元宵節由真人扮演肉身寒單固定出巡,傳說寒單爺怕冷,民眾向神轎投炮驅寒。傳統說法是鞭炮越旺,當年財運亦越旺。
 苗栗客家地區元宵節的「龍」亦熱鬧有趣,龍為客語發音,亦即炸龍之意,以大量鞭炮投炸舞龍,祈求驅邪迎新,帶來祥瑞之氣與五穀豐登。傳統儀式包含六個程序:糊龍、祥龍點睛、迎龍、跈龍(追著祥龍巡行,獲取平安幸福)、龍、化龍返天。
 
今年臺灣燈會在臺北
 今年臺灣燈會在臺北舉辦,主題為「光源臺北」,在近年飽受疫情困擾下,希望以光點亮城市,帶領人們走向未來。內容包含傳統燈藝,以及不斷創新及改變的現代燈飾,讀者可在做好個人防疫之後,前往參與慶典,享受繽紛的感官饗宴。
 
(點閱次數:3966)